由香港田家炳基金会资助、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组织的 2021 年“全国中青年德育论文奖”经全国中青年德育论文奖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认真评审,共评出教师组一等奖2名,二等奖6名。学生组一等奖4名,二等奖10名。现将获奖人员名单公示如下表。
本次论文获奖人员名单公示期为2021年10月11日到2021年10月20日。在公示期内,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,请联系伊剑,邮箱:zuimeishoushida@126.com,电话18166827007。
教师组获奖人员
姓名 | 论文题目 | 作者单位 | 获奖等级 |
叶飞 | 康德的理性教育论:个体理性与公共理性的联结 | 南京师范大学 | 一等奖 |
曾妮 | 论劳动价值观教育中的社会向度 | 北京理工大学 | 一等奖 |
孙银光 | 新时代国家认同教育的发展逻辑及现实进路 | 华中师范大学 | 二等奖 |
周金山 | 理解视域下学生“问题行为”的阐释及教育策略 | 海南师范大学 | 二等奖 |
王贤德 | 学校公民教育中的准公共生活:内涵、作用机理及建构路径 | 湖州师范学院 | 二等奖 |
秦楠 | 技术教化道德何以可能——关系论视野中的“人工智能+道德教育” | 华南师范大学 | 二等奖 |
高洁 | 论教师在价值观教育中的观点表达力 | 首都师范大学 | 二等奖 |
赵剑宇 | 城市化进程中的道德教育——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转变 | 河北师范大学 | 二等奖 |
研究生组获奖人员
姓名 | 论文题目 | 作者单位 | 获奖等级 |
张姜坤 | 教育何以是超越的:鲁洁超越论的基本建构与思想气质——兼论我们今天为什么更需要鲁洁 | 北京师范大学 | 一等奖 |
叶雅萱 | 明暗之间: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的他者性意蕴——以列维纳斯的他者性观点为坐标的比较与分析 | 北京师范大学 | 一等奖 |
赵旺来 | 在“科学”与“生活”之间:道德教育的学术取向及价值旨归 | 南京师范大学 | 一等奖 |
肖金星 | “灌输”迷误的澄清与道德教学反思及知识重构 | 北京师范大学 | 一等奖 |
王苇琪 | 人工智能时代个体的道德处境与德育的时代责任探析——基于技术哲学的生命结构观 | 南京师范大学 | 二等奖 |
赵亚婷 | “泛娱乐化”境遇下儿童的闲暇危机与省思 | 陕西师范大学 | 二等奖 |
姜子豪 | 日常生活批判视野下的生活德育理论再审思 | 华中师范大学 | 二等奖 |
崔永波 | 意外后果:制度德育的美丽风险——一种结构二重性的视角 | 深圳大学 | 二等奖 |
程梅婷 | 抖音“丧文化”到“英雄诗”:延伸爱国主义教育新视角 | 武汉理工大学 | 二等奖 |
张峰峰 | 中国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发展现状、影响因素及德育建议——基于10,096个儿童的实证研究 | 南京师范大学 | 二等奖 |
马皓苓 | 国际校园欺凌研究的热点、前沿与启示——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| 辽宁师范大学 | 二等奖 |
杨亚雯 | 对生活德育论的思考 | 北京师范大学 | 二等奖 |
王浩 | 学校德育中的性别:差异、缺失与补足 | 曲阜师范大学 | 二等奖 |
姜丰 | 师德失范中的大众参与研究 | 天津师范大学 | 二等奖 |